福建的民居类型十分丰富,最奇特的要数闽西南土楼,最壮丽的是闽南红砖大厝。闽南民居的结构都差不多。普通的面阔三间,称三间起,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后厅的左右各有一间房,天井左右为廊道。更大一点的五间起,面阔五间,左右各加一开间,有时后面再添一个院落,变成三进。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番仔楼

最完整的红砖大厝,应该是中间一座南北向的五开间三进院落,东西各带一排侧向护厝,围绕正厅,形成一个向心的整体。我在泉州晋江看五店市朝北大厝、梧林村三栋厝,在南安看中宪第、漳州看蔡竹禅故居、厦门看邱得魏厝,结构都是一样的。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五店市的庄氏家庙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皇宫起”红砖大厝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海月公宗祠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老房子墙体遗存

闽南传统民居的特色,有几点特别引人注目:首先是大量使用石材。中国传统民居以木构为主,很少使用石料,但闽南民居却大规模使用当地盛产的白色花岗岩,不但作为台基、阶石、柱石、门框,还作为裙墙(当地称壁脚)垒到齐胸高。我在惠安还看到过全用石材建筑的房屋,包括墙壁、梁柱、楼板,统统使用条石。他们把石材当木材用了。

其次是红砖红瓦。中国各地的民居建筑,用的都是青砖青瓦,只有闽南民居使用红砖红瓦,他们称为“红料”。这很奇怪。一般认为,青砖青瓦的质量更好。闽南的红瓦分两种,板瓦和筒瓦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草庵寺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番仔楼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红砖大厝

再次是屋脊。闽南民居的屋顶正脊或者为马鞍脊,或者为燕尾脊,都是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优美曲线。燕尾脊更正式,两端探出高昂翘起,尖细,有轻灵飞动之势。如果是五开间房屋,屋顶再多出两条燕尾,仿佛一大一小两双翅膀在飞翔。在中国各地,民居很少使用燕尾檐。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龙山寺屋脊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龙山寺屋脊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龙山寺屋脊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灵源寺屋脊

还有装饰。闽南民居的细部装饰极其讲究,其镜面墙、牌楼面、屋脊、归尾和水车堵等处,都是装饰重点,成为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和彩绘工匠的才艺展示场所。为了保证色彩艳丽,闽南还发展出交趾陶、剪粘等独特工艺,装点得花花绿绿。

从外观看,闽南传统民居造型优美,色彩鲜艳。为了防御台风,房屋通常建得低矮沉着,但檐角高翘,带来一种向上飞起的动感。从色彩看,底部是白石壁脚,上面是红砖红瓦,红白对比,明艳动人。细部装饰精雕细刻,万紫千红,绚烂已极。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出砖入石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民居的滴水兽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石窗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石雕

闽南是接近北回归线的亚热带地区,阳光灿烂。当你在碧海边,龙眼树与荔枝林的绿荫间,看到一幢幢鲜艳的红砖大厝,会觉得特别优雅亮丽,精神一振。

为什么使用红砖?为什么在闽南?什么时候开始?我想澄清这些问题。房屋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与主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气质相关。所以我从闽南人开始说起。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民居的影雕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砖雕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蔡氏家庙的门当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户对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石柱

通常说的闽南,指的是原泉州漳州二府的辖地,现在则分属厦门、泉州、漳州三市。闽南人的主体也是北方汉族移民,熟悉的是耕作农业,因为人口压力,被迫向海洋发展。闽南人创造过两个辉煌的海洋时代,第一次是宋元时期,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第二次的序幕是从漳州月港拉开的。

作为海港,月港的自然条件不好,但因港汊纵横,明中叶以后成了民间走私贸易的著名港口。漳州人驾驶帆船,私自出海与欧洲人做生意。在闽南官员的努力下,明王朝于1567年在月港设海澄县,次年准许月港船只通贩东西洋。这个走私港摇身一变,跃居全中国最重要的合法外贸港。

月港与其他港口都不一样。中国的港口,不论广州港、宁波港,还是从前的泉州港,都是被动型的海港,主要还是坐等外国商船前来贸易。但月港是主动型的海港,允许中国船只远赴外洋贸易。月港贸易给中国带来的最深远影响,是最早将马铃薯、玉米、烟草、花生(大花生)、番茄、辣椒等美洲农作物引进国内,改变了我们民族的食物结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闽南人的航海能力大大提高,到了明末,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的海上武装已经控制了东南沿海。

施琅平台后,其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的建议被清政府采纳,导致郑成功父子建立起的局部海权优势也丧失殆尽。闽南人的大航海时代早已结束,留给我们今天细细品味的,除了餐桌上那些原产美洲的食物,还有那已经迷失起源的红砖大厝。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的高甲戏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南音

闽南红砖大厝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中国各主要民居类型里,惟有闽南使用红砖红瓦,受其影响,邻近的莆仙,以及闽南方言区潮汕和台湾等地区,都建起了红砖大厝。有人称这一地区为红砖文化区。

闽南为什么会发展出独特的红砖建筑?流行于民间的故事是这样说的:闽王王审知的皇后黄惠姑是泉州人,每到连绵阴雨天气,往往伤心落泪,闽王问她为什么。皇后说她想起了娘家房屋破漏,不能阻挡风雨。闽王当即说:“赐你一府皇宫起。”圣旨传到泉州,民众误以为泉州一府都可以建皇宫式建筑,遂大兴土木。有人密告闽王,说泉州人到处建皇宫。闽王想起是圣旨有误,连忙下旨停建,可是晋江一带的房屋都已经建好,只好算了,圣旨传到南安地界时,南安的屋顶仅砌了三槽筒瓦,奉令即停。这样,南安县皇宫起大厝便保留下一个鲜明的特色,屋顶仅在两边砌三槽筒瓦。

这个传说不大可信,于史无据。何况,宋元时代,闽南还不流行红砖建筑。

还有人说闽南人使用红砖是因为当地土质特殊。事实上,青砖与红砖使用的原料都是普通粘土,只是烧制工艺不同而已。当砖坯在窑里烧透后,熄火让砖自然冷却,窑中的氧气与砖坯中的铁元素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铁,就形成红砖。如果不让烧透的砖坯自然冷却,而是突然浇水冷却,形成大量水蒸气,窑内缺乏氧气,砖中的铁元素于是生成青灰色的氧化亚铁,就形成青砖。烧制青砖的工艺其实更复杂。中国人早就能够烧制红砖,但在民居建筑上运用不普及,原因有二:礼制不许;青砖强度更大质量更好。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梧林村番仔楼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梧林村的红砖大厝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榕树根

我想换个问题,先考察闽南是什么时候开始大建红砖大厝的。闽南地区的晋墓和唐墓都发现过红砖,但均为墓穴用砖,并非用于地表建筑。宋代泉州是人文高度发达的地区,著述极盛,但没有文献记载如此奇特的红砖民居。明末,江苏人王世懋来福建做官,留下一部刊刻于1585年的《闽部疏》,其中提到泉漳人烧制黄瓦,又以台风为理由奏请使用筒瓦,民居犹如皇宫,屋脊装饰怪异,官署与缙绅的房屋难以分辨。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红砖大厝的最早文献了。

我的观点是,闽南人使用红砖红瓦,是16世纪70年代前后月港海商从占领菲律宾的西班牙人那里学来的。西班牙人于1543年侵占菲律宾,不久建立殖民政府,与泉漳走私商人贸易。1568年,月港成为合法外贸港口,众多闽南商船远赴菲律宾。西班牙人在菲律宾与台湾都留下过红砖建筑,有的至今犹存,如台北红毛城。他们按照本国传统建造的大量使用石材和红砖红瓦建筑,给闽南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发财后,就在家乡仿建。到王世懋来到闽南时,红砖民居已经蔚然成风。据此,红砖大厝出现在闽南的时间,不早于1543年,不迟于1585年。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安海黄氏家庙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南天禅寺

后来与闽南海商接触较多的荷兰人与英国人,也偏好红砖红瓦,但他们来得较晚。荷兰于1624年占领台湾,用红砖建造城堡和房屋。郑成功率领的闽南子弟兵收复台湾后,全盘接收,扩大了红砖建筑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建筑同服饰一样,是高度礼制化的事物,有严格的身份等级规定。历朝都有营缮法令,控制民间建筑的规模和形制。看现有的闽南红砖大厝,多处僭越了历代规定的建筑等级制度。例如红色一向为皇宫和高等级寺庙专用,严禁官民铺设彩色屋面,但泉州一带民居不但红砖红瓦,还使用红色筒瓦,严重违反了法规。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也提到此事:“泉漳间以海风能飞瓦,奏请用筒瓦,然皆淡黄白色。”奏请之事,难让人信服,青色筒瓦一样能抵御台风。至于燕尾脊,原来也专用于皇宫、庙宇、宗祠等高等级建筑,庶民不许,但闽南民间明目张胆使用。

这种大规模违反建筑等级制度的情况,只有闽南地区才会出现,只有闽南人才会为了虚荣而如此冒险。闽南人的性格,注重乡族观念,蔑视法规和主流意识形态。明代海禁,泉漳海商被迫进行走私贸易,是官府追捕的海盗。《明实录》说:“漳泉等府黠猾军民,私造双桅大船下海,名为商贩,时出剽劫。”可见他们也常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海澄县志》直言不讳说月港从前就是海盗窝。政府一旦允许海通,海盗纷纷金盆洗手,摇身变成合法的海商。数百年间,海上私人贸易时通时禁,闽南海商的身份也在商人与海盗之间不断转换。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民居藻井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民居木雕

这种亦商亦盗的经历,形成了他们冒险犯禁的气质。明人张燮说,那些不敢回家的走私商人,“又连结远夷,乡导以入”,勾结外国人打回老家。更奇特的是,当地民众十分纵容,不但为海盗通风报信,还牵羊载酒款待。江日升《台湾外纪》描写说:“一人作贼,一家自喜无恙;一姓从贼,一方可保无虞。”可见他们完全没有国法、道德和是非观念。

闽南人的性格还有讲求排场的一面。长期从事海外贸易,闽南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形成了炫奇斗富的风气。明末闯荡天涯的泉漳海商,财大气粗,没有文化,也不在乎政府的营缮法令,只想出奇制胜,炫耀乡里。他们学习西班牙人大量使用石材和红砖红瓦,觉得既牢靠又喜庆,内部结构当然是传统的,但屋顶还是大寺庙那种燕尾脊漂亮,七拼八凑,中西合璧,却也富丽堂皇,鹤立鸡群。地主老财早先建造的青砖灰瓦大厝顿时黯然失色。红砖大厝如此神气,于是从者如云,风行起来。谁也没想到,几百年后,它们居然演变成闽南主流民居样式,彻底本土化。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五店市民居木雕

闽南民居|那些绚烂的红房子究竟起源何处
晋江龙山寺木梁

类似情形,在近代还出现过一次。20世纪初,清末移民海外的闽南华侨挣了些钱,纷纷在家乡起建豪宅,光宗耀祖。这一次,他们把南洋殖民地建筑样式带回了祖籍地。不到半世纪,闽南城乡,出现了众多充满异域风情的近代建筑——俗称番仔楼。

近500年来,南中国海附近地区风云激荡,西欧、南洋和中国等建筑文明相互碰撞、吸收和融合,丰富了各自的传统。中国古代民居一片青砖灰瓦,如同静默的黑白世界,单调沉闷,幸好闽南人创造的红砖大厝带来了色彩,以及永不停息的飞翔姿态。

点赞(0)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