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坤

出生年月:1956.10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教育、工作经历

1972年12月天津市宝坻县霍各庄中学毕业,回乡务农;1976年6月霍各庄中学任民办教师。

1978年2月考入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1982年1月本科毕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  

1990年1月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12 月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历任天津大学建筑系助教(1982)、讲师(1987)、副教授(1993)、副院长(1997)、院党委书记(2005-2016)

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98- 现在)、建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0-现在)、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物建筑测绘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大学)主任、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主任、2011计划“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培育)”秘书长,中国民居建筑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中国民族建筑学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科研项目

1. 作为第二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明代海防与长城防御体系及其军事聚落比较研究》(项目主持人:谭立峰,批准号:51678391,代码:E080101,批准经费63万)2017.01-2020.12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批准号:51478295,代码:E080101,批准经费83万)2015.01-2018.12  

3. 主持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明长城整体性研究与保护规划示范——以京津冀地区为例》(2014BAK09B02,批准经费255万元)2014.01-2016.12  

4. 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及时空可视分析技术研究》子课题(12&ZD231,批准经费80万元)2013.01-2016.12  

5. 作为第二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新方法研究》(项目主持人:李哲,批准号:51008204,代码:E080102,批准经费20万)2011.01-2013.12  

6. 作为第二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明长城军堡空间关系研究》(项目主持人:李严,批注号:51108305,代码:E080102,批准经费25万) 2012.01-2014.12  

7. 作为第二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明代海防军事聚落与防御体系整体性研究》(项目主持人:谭立峰,批准号:51178291,代码:E0801,批准经费55万)2012.01-2015.12  

8. 主编《中国长城志卷四:边镇 ∙堡寨 ∙关隘》(经费35万) 2008.12—2013.12

9.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明长城军事聚落与防御体系基础性研究》(批准号:50578105,代码;E0801批准经费25万)2006.01—2008.12

10. 主持建设部研究项目《无人机在建设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经费自筹)2006.01—2008.12 

11. 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分布规律与文化生态学研究》 (项目编号:20040056059,批准经费6万)  2005.01—2007.12  

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北方堡寨聚落研究及其保护利用策划》(批准号:50278061,代码:E0801,批准经费21万) 2003.01—2005.12  

13. 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小城镇绿色住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 1 :小城镇住宅节能技术研究 , 课题 2 :小城镇新型住宅建筑体系研究(批准经费共计75万)2003.01—2005.12

14.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住宅的层数解析及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59978028,代码:E0801,批注经费12万)2000.01—2002.12  



出版专著

1. 主编张玉坤,副主编李严、谭立峰、王绚、汪江华,《中国长城志卷四:边镇 ∙ 关隘 ∙ 堡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8)

2. 魏挹澧、方咸孚、王齐凯、张玉坤,湘西风土建筑:巫楚之乡 山鬼故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0)



发表论文(2000至今)

1. 宫盛男,张玉坤,韩丹,于娟,张睿. 道路光伏发电对道路光环境的影响研究[J]. 建筑节能,2017,(06):83-89.

2. 曹迎春,张玉坤,李严. 明长城军事防御聚落体系大同镇烽传系统空间布局研究[J]. 新建筑,2017,(02):142-145.

3. 刘芳,张玉坤. 浅析自然光在建筑中角色的嬗变[J]. 建筑与文化,2017,(03):111-113.

4. 张玉坤,郑婕. “新精神”的召唤——当代城市与建筑的世纪转型[J]. 建筑学报,2016,(10):114-119.

5. 韩丹,张玉坤.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道路光伏一体化探析[A]. 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石油学会.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科技国际会议论文集[C].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石油学会:,2016:10.

6. 范熙晅,张玉坤. 明代长城沿线明蒙互市贸易市场空间布局探析[J]. 城市规划,2016,(07):99-104.

7. 刘芳,张玉坤. 暗室日晷:15-18世纪欧洲教堂的天文特征阐释[J]. 中国文化遗产,2016,(03):87-95.

8. 贺龙,张玉坤,王伟栋. 乌海市乌达区城市色彩规划及建筑色彩整治的实践探索[J]. 现代城市研究,2016,(05):47-52.

9. 于塔娜,张玉坤,贡小雷.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扬州传统建筑乱砖墙应用研究[J]. 建筑师,2016,(02):83-87.

10. 张昊雁,张玉坤,解丹. 基于分形理论的清代长城外侧城镇格局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03):61-67.

11. 孙莉,张玉坤,张睿,贡小雷. 城市农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案例解析[J]. 现代城市研究,2016,(03):46-53.

12. 张玉坤,范熙晅,李严. 明代北边战事与长城军事聚落修筑[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35-139.

13. 张玉坤,刘芳. 景观、建筑、岩画的考古天文学特征探析[J]. 建筑学报,2016,(02):47-51.

14. 孙莉,张玉坤. 前沿城市规划理念及21世纪对规划师的新要求[J]. 国际城市规划,2016,(01):58-64.

15. 王晓静,张玉坤. 都市农业融入城市空间之国内外发展[J]. 建筑与文化,2016,(02):137-139.

16. 张昊雁,张玉坤,刘张毅. 消解的边缘:清代长城与漠南城镇空间相关性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16,(02):79-81.

17. 尹泽凯,张玉坤,谭立峰. 明代海防层次和聚落体系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16,(01):104-105.

18. 魏琰琰,张玉坤,尹雷. 明辽东镇军事聚落空间分布研究[J]. 建筑学报,2015,(S1):129-133.

19. 肖路,张玉坤,郑婕,贡小雷. 碎片化绿地的用地评估及生产性设计——以米兰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15,(12):61-62.

20. 张长锐,张玉坤. 基于MADE模型的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5,(06):156-161.

21. 闫宇,李哲,张玉坤,张凤梧. “空地协同”的古建筑测绘方法初探——北京寿皇殿建筑群实施案例分析和总结[J]. 古建园林技

22. 术,2015,(04):81-86.

23. 金日学,张玉坤,李春姬. 多民族地区居住文化互动与变迁研究——以鸡东县永丽村朝汉民居为例[J]. 中外建筑,2015,(12):78-80.

24. 金日学,张玉坤. 梨田村平安道型朝鲜族民居的空间形态与地域演变研究[J]. 工业设计,2015,(11):126-127.

25. 郑婕,赵建波,张玉坤. 女生心理体验与大学校园外部公共空间的相关性分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544-549.

26. 曹迎春,张玉坤. 明长城宣府镇军事防御聚落时空变迁探索[J]. 建筑与文化,2015,(09):138-140.

27. 卢昀伟,张玉坤. 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交通一体化——中心城市群交通枢纽体系与宜居优化关联研究[A].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个全面”·创新发展·天津机遇——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6.

28. 尹泽凯,张玉坤,谭立峰,刘建军. 基于可达性理论的明代海防聚落空间布局研究——以辽宁大连和浙江苍南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15,(06):111-113.

29. 张玉坤,贺龙. 人口和耕地要素作用下中国传统聚落规模的层级分布特点[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261-264.

30. 张昊雁,张玉坤. 基于GIS的清代内蒙古地区城镇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03):13-19.

31. 倪韬,张玉坤,张睿. 城市建筑生产性策略浅析[J]. 建筑节能,2015,(01):111-115+124.

32. 曹迎春,张玉坤. 河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及异速生长关系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01):13-18.

33. 韩丹,张玉坤. 天津铁路枢纽与城市格局发展的互动关联探析[J]. 建筑与文化,2014,(11):116-118.

34. 李昕泽,张玉坤. 由军事制度探究里坊制起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533-537.

35. 孙艺冰,张玉坤. 国外的都市农业发展历程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527-532.

36. 张昊雁,张玉坤. 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综合防灾效能评价——以天津市内六区为例[J].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4,(04):106-109.

37. 曾引,张玉坤. 形式主义:从现代到后现代[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05):110-111.

38. 吴星,贡小雷,张玉坤. 山西润城之废旧坩埚筑墙研究[J]. 新建筑,2014,(05):126-129.

39. 徐凌玉,张玉坤,张豪. 结合计算机环境模拟分析的绿色校园规划设计方法初探——石家庄经济学院新校区投标方案的设计思考[J]. 建筑节能,2014,(07):67-71+83.

40. 尹泽凯,张玉坤,谭立峰.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模数制”探析——以明代海防卫所聚落为例[J]. 城市规划刊,2014,(04):111-117.

41. 魏琰琰,张玉坤. 分统举要,纲维秩序——明辽东镇军事聚落分布及防御变迁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03):114.

42. 曹迎春,张玉坤. 基于Voronoi图的明代长城军事防御聚落空间分布[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29-136.

43. 曹迎春,张玉坤,张昊雁. 基于GIS的明代长城边防图集地图道路复原——以大同镇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02):138-144.

44. 王飒,张玉坤,张楠. 从方位词看中国传统空间规划观念的意蕴——“社会—方位”图式及其意义分析[J]. 建筑师,2014,(01):75-83.

45. 刘建军,张玉坤,曹迎春. 基于可达域分析的明长城防御体系研究[J]. 建筑学报,2013,(S1):108-111.

46. 吕京庆,张玉坤,叶青. 东周齐国军事防御体系研究[J]. 建筑学报,2013,(S2):178-181.

47. 曹迎春,张玉坤.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天际线量化分析[J]. 城市问题,2013,(12):32-36.

48. 曹迎春,张玉坤. “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及分布探析[J]. 建筑学报,2013,(12):44-49.

49. 杨申茂. 明长城军事聚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A]. .《中国长城博物馆》2013年第3期[C].:,2013:9.

50. 孙莉,张玉坤. 食物城市主义策略下的当代城市农业规划初探[J]. 国际城市规划,2013,(05):94-102.

51. 韩丹,张玉坤. 基于声环境模拟的居住小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A]. 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计算性设计与分析——2013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2013:5.

52. 宋爽,苑思楠,张玉坤.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空间认知实验[A]. 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计算性设计与分析——2013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2013:5.

53. 孙艺冰,张玉坤. 都市农业在国外建筑和规划领域的研究及应用[J]. 新建筑,2013,(04):51-56.

54. 孙艺冰,张玉坤. 国外城市与农业关系的演变及发展历程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13,(03):15-21.

55. 孙石村,张玉坤. 建筑:自然科学的延伸——热力学理论对建筑学科的模拟[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02):215-217.

56. 杨申茂,张萍,张玉坤. 明长城军事聚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 建筑学报,2012,(S2):53-57.

57. 周钰,张玉坤,苑思楠. 街道界面心理认知的量化研究[J]. 建筑学报,2012,(S2):126-129.

58. 苑思楠,张玉坤. 复杂性城市设计理论研究[J]. 新建筑,2012,(05):132-135.

59. 赵星,黄增军,张玉坤. 材料的“非物质化”倾向[J]. 工业建筑,2012,(09):178-180+128.

60. 张玉坤,陈贞妍. 基于都市农业概念下的城郊住区规划模式探讨——以荷兰阿尔梅勒农业发展项目(Agromere)为例[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412-416.

61. 刘烨,张玉坤. 垂直农业建筑浅析——以绿色收获计划为例[J]. 新建筑,2012,(04):36-40.

62. 赵继龙,张玉坤. 西方城市农业与城市空间的整合实验[J]. 新建筑,2012,(04):27-31.

63. 李严,张玉坤,李哲. 军堡中的里坊制——一项建筑社会学的比较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27-30.

64. 周钰,赵建波,张玉坤. 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J]. 城市规划,2012,(06):28-32.

65. 苑思楠,张玉坤.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街道网络空间认知实验[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228-234.

66. 赵继龙,张玉坤. 城市农业规划设计的思想渊源与研究进展[J]. 城市问题,2012,(04):83-88.

67. 杨申茂,张萍,张玉坤. 明代长城军堡形制与演变研究——以张家口堡为例[J]. 建筑学报,2012,(S1):25-29.

68. 林志森,张玉坤,陈力. 基于民间信仰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以城郡型传统商业聚落为例[J]. 建筑师,2012,(01):74-77.

69. 周钰,赵建波,张玉坤. 街道界面相关度的量化研究[J]. 新建筑,2012,(01):132-135.

70. 吕衍航,张玉坤. 古代建筑“朝东”方位观起源及类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38-142.

71. 陈春红,张玉坤. 论中国长城的天文学特征[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42-47+56.

72. 吕衍航,张玉坤. 建筑与天文——古代建筑中时空测算的技术特征[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418-424.

73. 张睿,张玉坤. 国外“合作居住”(Co-Housing)社区开发过程解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327-333.

74. 林志森,张玉坤,陈力. 泉州传统城市社区形态分析及其启示[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334-338.

75. 刘珊珊,张玉坤. 明辽东镇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与聚落分布[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36-44.

76. 李严,张玉坤,李哲. 长城并非线性——卫所制度下明长城军事聚落的层次体系研究[J]. 新建筑,2011,(03):118-121.

77. 王琳峰,张玉坤. 明长城蓟镇戍边屯堡时空分布研究[J]. 建筑学报,2011,(S1):1-5.

78. 岳晓鹏,张玉坤. 国外生态村概念演变及发展历程研究[J]. 建筑学报,2011,(S1):123-129.

79. 陈春红,张玉坤. 一个宇宙观念的表达——论吉萨金字塔群的天文与时空观[J]. 建筑学报,2011,(S1):182-184.

80. 赵建波,郑婕,张玉坤. 岂唯玩景物,亦欲摅心素——中国古典园林的时间审美[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222-225.

81. 李哲,张玉坤,李严. 明长城军堡选址的影响因素及布局初探——以宁陕晋冀为例[J]. 人文地理,2011,(02):103-107.

82. 田永英,张玉坤. 基于生物学视角的大城市多中心发展研究[J]. 新建筑,2011,(02):100-103.

83. 张蔚. 国外生态村历史演进与整体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1.

84. 王嘉亮. 仿生·动态·可持续[D].天津大学,2011.

85. 张睿,张玉坤. 基于广泛互动和开放沟通的可持续性社区——WINDSONG“合作居住”社区设计居住模式分析[J]. 世界建筑,2011,(03):112-117.

86. 贡小雷,张玉坤. 物尽其用——废旧建筑材料利用的低碳发展之路[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38-144.

87. 陈春红,张玉坤. 论中埃早期陵墓建筑的天文与时空观——以吉萨金字塔和濮阳墓为例[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33-137.

88. 林志森,张玉坤. 基于社区再造的仪式空间研究[J]. 建筑学报,2011,(02):1-4.

89. 张玉坤,李贺楠. 中国古代“冬夏两栖”的居住模式[J]. 建筑师,2010,(01):60-63.

90. 赵继龙,张玉坤,唐一峰. 生物气候建筑设计方法探析[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01):74-78.

91. 王琳峰,张玉坤. 明宣府镇城的建置及其演变[J]. 史学月刊,2010,(11):51-60.

92. 贡小雷,张玉坤. 集装箱的建筑改造——一种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尝试[J]. 世界建筑,2010,(10):124-127.

93. 刘珊珊,张玉坤,陈晓宇. 雄关如铁——明长城居庸关关隘防御体系探析[J]. 建筑学报,2010,(S2):14-18.

94. 苑思楠,张玉坤. 自然增长模式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意大利科莫城市空间网络演变的“空间句法”解析[J]. 新建筑,2010,(05):88-93.

95. 李严,李哲,张玉坤. 建筑摄影测量系统及其应用案例[J]. 新建筑,2010,(05):130-135.

96. 张楠,张玉坤. 便捷现场踏勘与测绘方案[J]. 工业建筑,2010,(S1):1067-1070.

97. 张楠,张玉坤. 城市形态研究中的古代地图资料[J]. 建筑师,2010,(03):52-57.

98. 张玉坤,孙艺冰. 国外的“都市农业”与中国城市生态节地策略[J]. 建筑学报,2010,(04):95-98.

99. 张睿,张玉坤. 国外合作居住社区的发展历程及特征[J]. 建筑师,2010,(01):20-31.

100. 张玉坤,李哲,李严. “封”——中国长城起源另说[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318-322.

101. 谭立峰,张玉坤,辛同升. 村堡规划的模数制研究[J]. 城市规划,2009,(06):50-54.

102. 张玉坤,王琳峰. 户均居住用地、容户率、资源税——基于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住宅建设用地控制策略[J]. 建筑学报,2009,(08):82-85.


103. 赵建波,张玉坤. 形式重构与心理重构的设计解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509-513.

104. 张楠,张玉坤,王绚. 晋中传统院落的空间限定与社会意识[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514-517.

105. 陈春红,张玉坤. 解读埃及方尖碑[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7-12.

106. 林志森,张玉坤. 构造创新:震后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兼谈《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J]. 新建筑,2008,(06):85-88.

107. 王丽洁,张玉坤. 小城镇规划的优化模式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243-246.

108. 李贺楠,张玉坤. 胶东沿海地区渔村村落人居环境的景观特色[J]. 中国园林,2008,(04):71-73.

109. 李严,李哲,张玉坤. 光与影的空中建构——无人机建筑摄影的艺术与技术例析[J]. 新建筑,2008,(02):128-132.

110. 孙佳媚,张玉坤,隋杰礼,周术.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J]. 建筑技术,2008,(01):63-65.

111. 汪江华,张玉坤. 现代建筑中的形式主义倾向[J]. 建筑师,2007,(04):20-24.

112. 李慧,张玉坤. 生态建筑材料竹子浅析[J]. 建筑科学,2007,(08):20-26+31.

113. 张楠.,张玉坤,王飒. 浅析晋中传统院落的“围”与“封”[A].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2007:4.

114. 李严., 张玉坤.晋陕北部地区明长城军事聚落的历史变迁[A].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2007:4.

115. 曲静,张玉坤. 从中德联合设计看德国的建筑教育特点[J]. 建筑学报,2007,(05):62-65.

116. 王丽洁,张玉坤. 我国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研究述评[J]. 城市规划学刊,2007,(02):72-76.

117. 沈彬,张玉坤.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宅设计——以山西省介休市三佳乡北两水村为例[J]. 华中建筑,2007,(03):86-89+99.

118. 张天宇,张玉坤. 人体安全意象的表达——居住空间生成的原型[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67-71.

119. 郝雅洁,张玉坤. 卡洛·斯卡帕的威尼斯情结——Castelvecchio博物馆改造解读[J]. 建筑师,2006,(06):33-36.

120. 胡英娜,张玉坤. 张壁古堡之里坊模式探析[J]. 华中建筑,2006,(11):98-101.

121. 魏泽崧,张玉坤. 表现与象征的意义——人类居住空间中的人体象征[J]. 建筑师,2006,(05):64-69.

122. 孙佳媚,张玉坤. 绿色建筑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的探索与应用——中德合作设计绿色住宅示范工程方案介绍[J]. 华中建筑,2006,(09):25-28.

123. 谭立峰,张玉坤. “里坊制”城市之过渡形态——多堡城镇[J]. 建筑师,2006,(04):51-57.

124. 魏泽松,张玉坤. 当代西方建筑的人体失序[J]. 新建筑,2006,(03):64-67.

125. 王钊,张玉坤. FOA建筑事务所的探索与实践[J]. 时代建筑,2006,(03):150-157.

126. 张天宇,张玉坤,王迪. 建筑空间组织与心理组织图式[J]. 华中建筑,2006,(03):65-67.

127. 李严,张玉坤. 明长城军堡与明、清村堡的比较研究[J]. 新建筑,2006,(01):36-40.

128. 魏泽松,张玉坤. 人体意向在当代西方建筑中的表现[J]. 装饰,2006,(02):46.

129. 翟国强,张玉坤. 天津市中心城区外围空间形态结构分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3-17.

130. 张玉坤,黄水坤.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在历史的理性中反思当今标志性建筑[J]. 中外建筑,2005,(06):45-48.

131. 李燕,张玉坤. 沈阳地区小城镇住宅建设调研分析[J]. 小城镇建设,2005,(12):62-67.

132. 谭立峰,张玉坤. 清代旗城探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461-465.

133. 张政,张玉坤. 当代中国城市空间离散与聚合的抉择[J]. 规划师,2005,(10):47-49.

134. 邱建伟,张玉坤. 从消解到重建——非线性科学思维形式语言建构[J]. 建筑师,2005,(05):10-17.

135. 朱怿,张玉坤. “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J]. 建筑学报,2005,(10):11-13.

136. 曲静,张玉坤.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小城镇住宅现状问题思考[J]. 城市环境设计,2005,(05):92-96.

137. 张帆,高辉,张玉坤.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左卫镇两户住宅现状调研与思考[J]. 小城镇设,2005,(07):66-68.

138. 赵建波,张玉坤,卜雪旸. 融入生活、融合技术的设计研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新建筑,2005,(03):15-18.

139. 郑东军,张玉坤. 河南地区传统聚落与堡寨建筑[J]. 建筑师,2005,(03):27-40.

140. 付彬,高辉,张玉坤. 河北省温塘镇小城镇住宅建筑外围护结构体系分析[J]. 小城镇建设,2005,(06):62-64.

141. 李燕,张玉坤. 当代仿生建筑及其特质[J]. 城市建筑,2005,(05):68-71.

142. 张玉坤,李严. 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分布图说[J]. 华中建筑,2005,(02):116-119+153.

143. 张玉坤,曲静. 浙江金华、温州地区小城镇住宅现状问题思考[J]. 小城镇建设,2005,(04):58-61.

144. 张玉坤,李哲. 龙翔凤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研究[J]. 华中建筑,2005,(01):150-153.

145. 翟国强,张玉坤. 当代国内人行天桥建设的几个趋向[J]. 建筑学报,2005,(02):70-71.

146. 郭文波,李鹏,张玉坤,周颖. 传统技术现代化与小城镇生态住宅建设[J]. 小城镇建设,2005,(02):55-57.

147. 魏泽松,张玉坤. 建筑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J]. 装饰,2005,(02):43.

148. 郭小辉,张玉坤. 从传统聚落到当代人居环境[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04):22-25.

149. 范东晖,张玉坤. 复杂形态与开放建筑——评析蓝天组的“复杂学”建筑[J]. 建筑师,2004,(06):54-58.

150. 王兵,马剑,张玉坤. 绿色建材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与方法[J]. 小城镇建设,2004,(10):82-83.

151. 张玉坤,李贺楠. 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发生机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101-105.

152. 张玉坤,李贺楠. 史前时代居住建筑形式中的原始时空观念[J]. 建筑师,2004,(03):87-90.

153. 张汀,张玉坤,王丙辰. 古希腊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庭院探析[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01):36-39.

154. 李梁,张玉坤. Tjibaou文化中心——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66-69.

155. 汪瑞群,张玉坤,宋昆. 安藤忠雄与建筑环境的本质突现[J]. 中外建筑,2004,(01):81-84.

156. 李姝,张玉坤. 复杂性建筑与不规则碎片建筑——查尔斯·詹克斯的新书《建筑中的新范式》[J]. 建筑师,2003,(06):59-65.

157. 李姝,张玉坤. 中国建筑中的波普倾向[J]. 新建筑,2003,(06):22-25.

158. 韩靖,梁雪,张玉坤. 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J]. 世界建筑,2003,(08):80-82.

159. 张玉坤,郭小辉,李严,李政. 激发乡土活力 创建名城新姿——蓬莱市西关路旧街区改造设计方案[J]. 小城镇建设,2003,(04):62-65.

160. 宋昆 ,李姝 ,张玉坤. 波普建筑[J]. 建筑学报,2002,(12):66-69.

161. 张玉坤,李姝,宋昆. 建筑中的商业化倾向[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233-236.

162. 张慧,张玉坤. 对住宅朝向的再认识[J]. 住宅科技,2002,(07):7-9.

163. 张玉坤,李姝. 湘西吊脚楼[J]. 小城镇建设,2001,(09):38-41.

164. 张玉坤,刘欣华. 农村生态和居住环境的综合整治——天津蓟县邢家沟村规划案例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01,(03):22-25.

165. 高辉,张玉坤.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资源的有效节约途[J]. 新建筑,2000,(03):5-7.



主要荣誉

2016.12   “第二自然:梯田森林城市生态再造”获碧桂园 ▪ 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国际竞赛学生组第一名(第一指导教师)

2016.06   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称号

2016.03 “山东栖霞古镇都村沿街十二栋住宅改造”获住建部第二届田园建筑优秀实践案例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3.07 “明长城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基础性研究”获天津市人民政府第13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0.10 “牟氏庄园旅游区规划”,获中国建筑学会、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2010 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方案设计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排名第一);

2009.12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鱼子溪村震后重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灾后重建村镇规划一等奖(排名第三)

2007.12  “小城镇绿色住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005.09  “建筑教育全方位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


点赞(0)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